中国御膳自夏、商、周直至清末,历经四千年薪火相继,绵延不绝,成为中国烹任之巅峰、世界文化之瑰宝。然而,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发展,文化的多元变迁,这笔文化遗产几近飘零。 8月18日,2019中国御膳文创产业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御膳非遗传承项目评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出,走出宫廷的御膳如今更接地气,越来越多地通过跨界融合书画艺术、旅游、服装等文创产业,挖掘提升自身价值。
鲁菜泰斗、中国御膳委终身名誉会长王义均,餐饮专家王文桥,爱新觉罗·溥仕、金诚先生、金适女士,文史专家邸永君、赵允溪教授,书画家刘振铎、吴团良、陈洪军,融创学院名誉院长孟庄、融创御膳传承工作室主任袁永玉、高餐国际书画研究院院长吴丽萍等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研讨会上,中国御膳委常国璋会长作了“中国御膳文创产业战略发展”报告,白家大院常务总经理赵新林作满汉全席基地文创产品研发的工作汇报,提出御膳要做到传承不守旧、应变不忘本。保留该保留的传统工艺,改良不适合的工艺流程,提高菜品的色香味,让现代人接受并喜欢,让宫廷菜得到市场的认可。耄耋之年的王义均大师以葱烧海参、丰泽园与泮溪酒家鲁菜粤菜相互借鉴的经典案例,鼓励御膳厨师开阔眼界,相互学习融合创新。北京市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院长冯午生介绍中国御膳古城美食美器非遗保护传承中心项目,袁永玉大师作了“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意产品的设计”工作报告,中国社科院文史研究院邸永君教授提出,御膳文化不仅局限于饮食吃的范畴,应与琴棋书画等结合,与创意产业对接。爱新觉罗·溥仕与金诚先生提出,御膳非遗保护传承是抢救性的工作,要使源于民间的技艺回归社会,为百姓大众服务,将更多诗词书画元素融入御膳文化,传承创新不断发展。
在御膳非遗传承仪式上,授予袁永玉大师、张陆军大师“烹饪世家”荣誉牌匾、 “宫廷鸭匠”金匾,认定一批中国御膳非遗传承菜和御膳技艺传承人项目。本次研讨会发布“中国御膳 薪火相传”公益传承项目倡议书并为筹备2020年举办“中国古都文化节”和第二届“中国御膳杯”御膳非遗传承菜大赛活动预热。同时,中国御膳高餐会、中国御膳高餐国际艺术中心和高餐国际书画研究院宣布成立。
1999年以来,由御膳委员会会长常国璋组织领导的御膳研究团队,在全国范围内走访、调研宫廷御膳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工作。
常国璋介绍,御膳委成立7年来,已在全国发展御膳文化产业联盟单位120个,全国传统特色名店31个,全国御膳文化主题单位22个,满汉全席示范店5个,宫廷菜名店19 个,中国御膳食品、米业、食材、酒类、研发基地6个,中国御膳国宴文化传承大讲堂(培训站)8 个,御膳传承教育基地4个,御膳文化传承工作室3个,国宴文化传承工作室5个,中国御膳大师工作室10个,经全国御膳国宴评审专家委员会认定中国御膳传承大师16人,中国国宴文化传承大师12人,中国御膳大师46人,中国国宴大师16人。此外,南京、西安、山东工作室,正在筹建之中。
常国璋介绍,中国御膳文创产业战略未来发展目标包括,在全国建立传统高端餐饮文化圈,以传承大师工作室、大讲堂为交流平台开展传承工作;打造品牌团队、品牌传承人,培养厨艺双馨高端人才;整合资源,建立导师顾问团、大讲堂专家队伍, 定期举办传承活动,让传统技艺走向市场;建立饮食非遗项目与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保护技术制作所有人的权益。通过组织技能大赛、培训,并建立专业展演队伍国内外巡演等项活动,实现抢救、挖掘、保护、传承、再创新发展的目标;统一连锁发展御膳国宴文化主题店和宫廷小吃店,打造御膳品牌企业和生产加工基地;通过互联网+御膳,开发网店和移动互联网微线模式,进行御膳产品线上线下推广销售。
此外,举办中国古都文化节暨全国传统美食文化节,满汉全席展演活动。 通过抢救挖掘各朝代的御膳打造古都御膳文化产业,结合古都旅游资源开发形成品牌文化项目,如山东泰山封禅御膳文化项目,西安大唐宴、扬州满汉席、沈阳盛京满汉席等,建立一带一路古都历史文化展示平台和古都御膳文化产业联盟。让中国御膳技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