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3日讯 正值初夏时节,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起来,餐饮场所的冰镇饮料、果汁等自制饮品迎来了消费旺季。但是,普通消费者却很难发现这些自制饮品背后的问题,原材料来源有保证吗?是否干净卫生?制作饮品的人员健康状况到底如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自2018年4月底,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启动了全市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一轮重点是对全市自制饮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上岛咖啡、优咖柠檬等132家餐饮单位在人员、资质、原料、设备等方面不合格。目前,北京市食药监局已对79户予以当场处罚或立案查处。
检查范围含网红店和展会音乐节
从4月28日起,北京市食药监部门出动4000余人次,检查全市商场、超市、便利店、餐厅、饮品店等提供现制现售饮品的各类食品经营单位1757户,其中餐饮服务单位1470户。
据了解,检查对象既包括眉州东坡、呷哺呷哺、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汉堡王、吉野家等知名连锁餐饮店,还包含物美、全时、好邻居、7-11等超市和连锁便利店,以及哈根达斯、浆宝、水果先生、贡茶等“网红”门店,并覆盖了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草莓音乐节和农业嘉年华等节日大型活动周边和各大旅游景区、繁华商业街区。抽检饮料样品1280批次,送食品检测机构检验,目前正在检验中。
132家经营单位销售饮品不合格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自制饮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鲜榨橙汁、蔬菜汁等鲜榨类自制饮品,二是豆奶、咖啡、奶茶等冲煮类自制饮品,三是通过可乐机、果汁机、冰淇淋机等自动饮料机制售的饮料。
本次北京市食药监部门检查主要从食品经营单位资质、从业人员健康和个人卫生状况、使用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进货来源、制作过程落实食品安全要求状况、加工用设备容器清洗消毒以及冰箱、咖啡机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转保养和维护等七大方面开展。
在检查中发现,本市大部分经营自制饮品单位能够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但部分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包括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未办理或者已经过期,超许可范围经营现制现售饮品、原料使用不规范、加工用设备容器清洗消毒不合格、设备保养不合格等。
在本轮检查中,北京市食药监局共对132户经营者责令限期整改,并对79户予以当场处罚或立案查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不合格经营者中包括北京宏心乐餐饮有限公司(标称“上岛咖啡”)、北京市泰来科技商贸有限公司(标称“优咖柠檬”)、北京廷君餐饮有限公司等。
加强餐饮企业自制饮品安全管理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处负责人段志永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要求餐饮企业加强自制饮品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控食品安全事件,确保夏季食品安全。对本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企业,将严格督促整改。”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研究员鲁绯博士提示消费者,夏季食用自制饮品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消费者购买自制饮品要选择具备制作资质的食品经营单位;二是消费者购买鲜榨果蔬汁时尽量挑选应季水果和蔬菜为原料;三是消费者购入的自制饮品应尽快饮用,避免因温度变化造成口感不佳或感官性状变化;四是消费者应留心观察相关一次性餐饮具有无破损、污染等情况。
北京市食药监部门也提示消费者,如果发现商家疑似违规行为,可保留好购物小票,拨打12331进行投诉举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