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消费品网了解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购买食品时更青睐冠以“儿童”字样的食品,认为它们更符合孩子的身体发育需要,而这类食品往往价格较高。这些打着“儿童食品”旗号的食品是否真的适合儿童?记者展开了调查。
“儿童食品”身价畸高
孩子刚满6个月,家住咸安区麓山温泉小镇的朱女士就亲自动手制作辅食,为了孩子的健康,她偏爱当季的新鲜食材。倘若要购买成品,她总是更青睐冠以“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如不额外添加糖、食用盐的儿童面条,以及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的儿童奶酪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主打“营养”、“健康”、“安全”的儿童食品也有了更多受众。
2日晚上,记者走访了城区内多家超市和商场发现,从儿童酱油等调味品,到儿童奶酪等乳制品,再到儿童挂面、儿童牛排等粮食制品和肉制品……几乎每个食品大类都能找到“儿童专属”的踪影。这些儿童食品大多包装鲜艳、造型卡通,有的还附赠了一些益智玩具,引得不少家长和孩子纷纷驻足。
“我家孩子乳糖不耐受,比起牛奶,我们家买的更多的是酸奶和奶酪。”在万达广场永辉超市里,一位正在选购儿童奶酪的陈女士说。记者看到,这款再制干酪主打“为儿童成长补钙”,但仔细看配料表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为了照顾孩子的口味,产品中除了干酪、脱脂乳粉外,还添加了白砂糖、奶油、炼乳和食用香精等,长期食用可能加重儿童口味习惯,造成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贴上“儿童专用”的标签,部分食品的身价也蹿高不少。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输入关键词搜索,排名靠前的商品月销量大多破万。其中,一款以“无盐”、“0添加”为卖点的儿童酱油,180毫升售价为39.8元,而1.9升的普通酱油售价仅为24.9元,前者每毫升单价远远高于后者。
“儿童标准”有待明确
据了解,在我国各项食品相关标准中,有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辅食的食品安全标准,但对于3周岁以上的儿童,并没有具体的准入标准和确切定义。而正是由于这一标准、规范的缺失,儿童食品也存在着不少隐患。
“目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是以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为标准制定的,对婴幼儿食品也有专门的添加剂规定,但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儿童群体,尚未有允许摄入添加剂的具体标准。”咸安区温泉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曾瑜灿举例,儿童若长期过多进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易导致躁动、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思想叛逆、行为过激等不良反应。
他认为,儿童身体尚未发育成熟,肝、肾等解毒功能并不健全,因此,向儿童提供的食品不管在安全性和营养性上都应有更为严格的标准。
“我们选择儿童食品也是为了‘给孩子最好的’,但这些食品到底该怎么辨别,真的是一头雾水。”采访中一位市民表示,产品外包装和广告词往往是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最大来源,在实际购买中,会真正关注和对比产品具体成分的人少之又少。
可见,整治“儿童食品”市场,除了相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外,尽快根据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给“儿童食品”制定相关认定标准。
重视膳食均衡是关键
如果给儿童购买包装食品,家长该如何进行选择呢?曾瑜灿建议,可以试着从外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入手,“首先要看是否有食品合格的标识,然后看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尽量选择添加剂少的食品。”
有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饮食健康,还将目光转移到了进口儿童食品上。但曾瑜灿医生告诉记者,进口儿童食品并不比国内食品更有营养。
据了解,不同国家根据本国国民体质、饮食、文化习惯不同,制定标准也不尽相同,特别是食品成分配比、热卡、过敏原差别很大,若长期以零食为主,容易造成儿童营养不均或过剩,出现偏食和肥胖,更有食源性疾病低龄化的风险。
“事实上,食品包装上是否为‘儿童专用’并不重要,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包装食品大多是为了方便食用,不能将其作为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曾瑜灿说,最安全、经济、有效的营养摄入方式,就是从多种新鲜天然的食物和简单加工的生鲜食物中摄取。
对于学龄儿童而言,他建议要做到三餐定时定量,保持膳食营养均衡。其中,早餐要保证营养充足,三餐不能用糕点、甜食或零食代替;最好天天喝奶或奶制品,少喝含能量高、脂肪高、食盐高或添加糖高的饮品。
家长除了要正确选购来源正规的儿童食品外,还要主动学习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加强“食育”,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卫生的饮食习惯,养成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共同增强对儿童食品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