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傍晚,中粮旗下包装食品公司中国食品突然宣布出售持有全部酒品类业务及其他非饮料业务的四间投资控股公司,今后只保留和可口可乐合资业务。这意味着,为了之后上市公司业绩继续增长,中粮将大力强化和这家全球最大饮料商的在华合作,此举也让中粮的非酒精饮料上市平台定位更加明确。
咱们先看看中国食品的公告内容。
今天宣布出售的是中国食品(即中国食品有限公司)持有全部酒品类业务及其他非饮料业务的四间投资控股公司给公司控股股东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
中粮方面称,该交易让中国食品专注于单一的饮料业务,打造为中粮唯一的专业化饮料 业务平台,将优化公司的业务及提升盈利能力。
本次出售主要包括长城葡萄酒的全部酒品类业务及其他非饮料业务 ,交易价值为约 50.69 亿港元。作为对股东的回报,中国食品建议将主要所得 款项向股东1派付每股 0.93 港元的特别股息,预计总额约 26.01 亿港元。完成及派付特 别股息后,该公司预计将余下所得款项净额约 24.67 亿港元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及补充营运资金。
据介绍,出售事项将大幅改善中国食品财务指标,基于 2017 年上半年计,净负债权益比率将 由 33.4%降低至 18.0%。
这次大动作,意味着中国食品日后只押宝非酒精饮料业务。此前,该公司已经把金帝巧克力、福临门产品剥离。
为什么要把长城葡萄酒也剥离出该公司?今天,中国食品主席马建平表示,该公司一直致力改善业务运营,推进战略聚焦及优化业务组合。通过此次出售酒品类业务及其他非饮料业务,中国食品将成为中粮集团旗下18 家专业化公司中唯一的专业化饮料业务平台,可使中国食品集中资源专注发展饮料业务,核心业务更为清晰。出售事项也有助改善公司的负债比率及提升公司的每股盈利。
小食代翻看中国食品的公告,发现酒类业务对于该上市公司的表现确实拖了后腿。
该公司认为,国内葡萄酒行业竞争加剧,预期未来三至五年将如2011年至2016年期间般保持缓慢增长。此外,中国传统白酒继续保持双位数年增 长率,令国内葡萄酒产品的增长及利润情况受压。
从2011年至2016年,中国食品的国产葡萄酒业务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11%。酒品类业务于截至2015及2016年12 月31日止连续两年及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续录得亏损。
相反,和可口可乐合作的业务却撑起了中国食品的盈利。就盈利情况而言,饮料业务为它表现最佳的业务分部。这一业务主要由中粮可口可乐饮 料有限公司(即中可)经营,而它由中国食品及可口可乐公司分别持有65%及35% 股权。由2011年至2016年,饮料业务EBITDA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6%。
在2017年完成内地装瓶业务重新特许交易后,中可拥有在中国19个省、市及地区的可口可乐系列产品的生产、市场营销及分销专营权,覆盖约51%的国内人口,和约81%的市场区域面积。截至今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饮料业务的收入及分部业绩分别为约7,568百万港元及422百万港元。
那么,这次出售对公司和行业有什么影响呢?毫无疑问,中粮会进一步发展和可口可乐的关系。
中国食品此前表示,会持续优化中可产品结构,培育汽水和果汁的持续发展,不断推出高毛利新品。除现有可口可乐饮料产品外,在符合该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之间的协议条款并与可口可乐公司达成一 致的基础上,会发展其他饮料产品,如饮用水等非碳酸饮料,以丰富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组合。
小食代此前报道,中粮董事长此前曾经到访可口可乐总部,就提出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尤其是在饮用水业务上。
另外,可以预见最新导入中国的红牛国外最大对手之一的“魔爪”,将得到中粮方面的大力发展,或者会铺向更多城市。
马建平今天表示,这次交易为中粮集团专业化平台战略落地实施的又一重大举措,符合集团着力打造专业化公司、切实解决资本系统优化问题的整体战略方针。中国食品也会一如既往继续推动战略聚焦,优化经营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及盈利水平。
事实上,对于今天的宣布,部分分析师不感到意外。德意志银行分析师8月时曾经表示,在剥离了花生和方便面等非核心业务后,相信中国食品最终有可能成为一家纯粹的可口可乐装瓶公司。
中金公司分析师也在9月时表示,建议只关注其饮料板块,静待资产重组的最后一步。“我们维持此前的预期,即在年底前完成资产重组, 保留饮料作为唯一业务,同时在来年对饮料平台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