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方便面几乎是“国民食品”。一碗“红烧牛肉面”见证了中国方便面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连续18年的高速增长。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直到2014年,我国方便面的销售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外卖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彼时的舆论普遍认为“是外卖挤压了方便面的生存空间”。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是方便面品牌长久聚焦于价格战带来的后果。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统一调整方便面经营策略,重点打造老坛酸菜牛肉面,2012年老坛酸菜牛肉面为统一创造出40亿元的营收。这也成为了康师傅对统一打出价格战的直接诱因。从价格促销到盒装方便面赠送火腿肠或卤蛋,据悉,一年多的价格战过后,两家公司共用掉了40多亿根火腿肠。
2014年下半年,价格战偃旗息鼓。一方面,康师傅和统一两家企业在合计占有75%份额的方便面市场拥有绝对话语权,寡头竞争格局形成。
另一方面,单纯的价格战并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带动方便面的销量增长。Wind数据统计,我国方便面的销售量从2013年的销售顶峰462.2亿份下降至2016年的385.2亿份。康师傅方便面业务在2014-2016年连续经历了三年的利润下滑,统一方便面业务在2014年也出现负利润的情况。
虽然价格战早已结束,但整个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尚处在低位运行的阶段,这对于整个产业端的创新升级、迭代,以及服务体系与客户黏性的完善,都非常不利。而通过涨价,企业可以为消费端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体系。
消费升级下,消费者对方便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各种各样自热食品、速食食品站上风口,对方便面这个“老单品”也产生了冲击。
消费者的需求正在从“方便”转向“方便+健康+品质好”。“速食食品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品类,比如自热火锅、螺狮粉、高端速食拉面等等,它们用更多元的口感抢占消费者的餐桌,增速非常之快。”
据观察,过去五年内,泡面产品销售额基本上都呈每年1%的下滑趋势,与之相反,速食面类产品的年均增速则是在15%以上。
即便下滑,但方便面的体量仍是方便速食中占比最大的。《2021方便速食行业洞察报告》数据显示,在消费者购买的细分类目中,占比最大的还属老牌品类方便面,占据30%以上销售额;螺蛳粉以超过25倍的增速成为第二大细分品类,此外具有巨大潜力的还有海鲜丸类与方便米饭等品类。
快消品网了解到,方便面业务依然是拖累康师傅及统一业绩的“元凶”。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实现收入127.22亿元,同比下滑14.67%。统一的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核心的方便面业务收入43.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0亿元亦出现明显下滑。
在2021年上半年财报中,康师傅将方便面收入下滑归因为原材料价格上升及组合变化,使得方便面毛利率同比下降6.46%至23.89%。同时,由于收入和毛利率同比下降,令整体方便面业务上半年公司股东的应占溢利同比大降47.13%至8.96亿元。
这或许可以看做是这次方便面涨价潮甚嚣尘上的原因之一,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仅仅依靠价格上调很难逆转局势。
快消品行业内人士分析称,高端化、营养化、个性化都将是中国方便面市场未来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现在方便面产品的重度目标人群和实际消费人群集中在新生代,创新升级的速度能否跟得上消费升级的速度以及新生代的核心需求是其关键。”
“随着懒人文化、宅家文化的流行,尤其Z世代的年轻人成长为消费主力,他们会带来全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思维,这些90后00后的消费者会倒逼整个市场进行升级变革。”朱丹蓬坦言。
“但短期内,方便面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只不过它必须面对增速下滑的事实,尤其是泡面产品。” 李应涛说道。
“康师傅、统一等品牌很长时间内主要产品都是以泡面为主,而泡面也长期被贴上了垃圾食品、不健康食品的的标签。对比日本、韩国市场,它们已早于中国市场走完了从泡面到速食面的过渡阶段,这是满足用户消费升级需求的必然过程。”
TAG标签: 方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