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是法国的文化,它是世界性的,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却没有法国红酒那样的标准和文化体系的输出。如果有一天,中国能有一个原生品牌走向全球,并且输出文化,茶叶可能是最好的机会。”张阳这样阐释他和同伴们创立茶语网的初衷。
2014年11月正式上线的茶语网,是一家基于茶行业,以“传播当代茶文化”为定位、致力于控制茶类头部资源,集标准、内容创造、IP创造、中式生活美学电商为一体的聚合平台。虽然上线不到一年,但茶语网已成为行业内影响力第一的内容电商。
多年前,张扬和投资人到法国出差,在一家米其林餐厅里,他们请法国朋友品尝了带去的中国红茶,对方很喜欢,问张阳:“有这么好的茶,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其实何止是外国人,即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度,也是喝茶的人多、懂茶的人少。在张阳看来,中国茶文化的规则是小众化的,日饮茶只要健康安全就好,但如果把喝茶当作交流工具和生活方式,似乎人人都懂点,但敢说懂茶的没几个。核心原因在于中国茶产区分散,上游有数不清的小茶农进行种植、加工,茶产品没有强势品牌出现,而茶本身也没有系统化的、权威的评判标准可供消费者参考。
制定专业的茶评判标准、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是茶语网之所以能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原因。但达成这些目标的过程并不容易。
从最早在微博上设立“中国茶叶榜”,到改名微信微博公众号“茶语网”,再到完成网站chayu.com的PC端、wap、App全布局,张阳和他的团队整整用了四年时间。
回顾整个过程,张阳认为组建内容团队是最大的挑战。
必须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否则难以得到行业认同。找会写文章的人不难,难的是找到既具备一定茶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懂茶的人。换句话说,写专业茶文不难,把专业文章写成大众能看懂的文章才是本事。
直到2014年,茶语网才真正建成了一个70人的内容团队,包括写手、茶专家、茶产区通讯员等。他们生产的主题文章包括茶种介绍,茶人故事,茶器文化,行业调查等。其中关键的一项工作,是依据茶语网自创的一套茶叶品饮的评分系统来撰写茶评。
提及这套评判标准,张阳有掩不住的自豪。茶语的茶评采用打分制,满分10分。借鉴红酒评分体系和互联网加权逻辑,茶语网的评分体系分四个部分:专家评分占一部分加权;茶语茶评团队评分的加权;KOL业内意见领袖喝过茶后给出评分加权;以及喝茶网友的投票加权。最终的茶评出了给出分数,还会从型、香、味等方面给出评判理由,而每写一篇专业茶评,平均需要3.5人协作,用一到两天时间完成。
在正式上线前,茶语网花3年时间,自费采购茶叶,每年评茶1000多款,成功推出了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成系统的消费者视角茶叶评分平台。
“我很庆幸茶语网的总部在重庆,我们的人都太喜欢在这里生活,否则早就被其它竞争对手挖走了。”张阳笑着说。
组建内容团队的同时,茶语网还把业内领袖、茶行业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优质商家等优势资源抓在了手里。这些优势资源不仅是茶语网专业性的背书,也带来优质的内容和用户。以非遗传承人、业内大师、名家、大藏家为核心,茶语网架构了茶人社区;又以专业易读的内容为基础,向受众传播茶知识、文化及购买参考意见。此外,茶语网还将推出聚集顶级茶叶收藏家的“茗星私享”平台,提供市面上难以买到的收藏级茶品。
比起市场竞争者,专业内容和优势外部资源外,能形成竞争壁垒的,是茶语网对后台数据的把控。
从茶语网创立初期,就将数据底层布局作为重点之一,网站上线前相关的投资就已经有4000万。建立自己的程序后台,分析个体用户需求和数据流向,茶语网可以更好地调整选题方向、茶品的SKU,根据用户喜好、年龄等个性化信息改进App和wap端界面,并寻求更多的流量入口出入产品和内容。
“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做大数据的底层结构,不管是内容社群还是内容推动电商,如果连粉丝是谁都不知道,怎么能给别人更好的内容服务呢?”张阳说。
2015年初获得了凤凰资本数千万元的A轮投资。同年10月17日,茶语网电商平台上线。据张阳介绍,自电商平台上线后,月营收一直在同比大幅增长。
综合后台数据,目前茶语网上最受欢迎茶品是岩茶、白茶、红茶和普洱,最不好卖的是绿茶。原因在于绿茶非常地方化,市场上有1400到1700种小品牌,加上绿茶保鲜难度较大,一般都是当地人在产地购买。
尽管直到今年6月茶语网才开始在广告宣传方面有所投入,但前期的口碑相传已经为其积攒的相当的人气。截至2016年8月,茶语网用户达到470万人,其中会员七八十万人,日活人数约为总用户的15%到23%,电商平台销量近千万。
茶语网试图构建一个专业级的消费场景,以茶为媒,吸引并服务那些热爱中式美学的用户。也因此,茶语网的销售逻辑是构建中式生活方式,和这个场景无关的不卖,也卖不动。
“现在的消费者,你懂什么,他找你买什么。不是你有名,你说什么他就买什么。”对此,张阳深信不疑。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