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奶粉一直很低调,但是这家低调的企业这两年连续发力。
在官方和奶粉行业来看,要认真谨慎的选择国产奶粉站台代表中国,如果选前两位,肯定是伊利与飞鹤;如果选出三位,第三个则会是三元。
尽管三元奶粉销售额与伊利、飞鹤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影响力不容忽视。
因为三元的口碑在那。
尽管三元奶粉母公司三元股份尚未公布2015年年报,不过,《消费日曝》近日获悉,三元奶粉2015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净利润将近1亿元。
2015年,配方奶粉行业竞争激烈,好多企业业绩在下滑,相对来讲,三元奶粉的增长速度已经是很快的。
而且三元奶粉这几年连续实现快速增长。
三元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之前在与《消费日曝》交流时表示,2014年,三元奶粉销售额在10亿元,据此计算,2015年销售额同比增长在20%。
作为国内奶粉品牌的代表,三元奶粉与飞鹤、伊利奶粉一样,拥有自己的自有奶源,通过在上游巨额投资来建立完全可控的奶源和奶粉产业链。
现在在国内出售的奶粉品牌,按照生产工艺可以分为湿法工艺生产企业和干法工艺生产企业。
伊利、飞鹤、三元因为在奶源上投资巨大,从而拥有自己的优质奶源,凭借新鲜的自有奶源,在配方奶粉生产上都采取保证奶粉品质优良的湿法工艺。
所谓湿法工艺生产就是采用鲜牛奶,在牛奶液态状态下加入各种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矿物质,再经过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最后生产成奶粉。湿法生产需要有充足的奶源,生产出的奶粉营养均衡、口感新鲜。
据了解,三元奶粉采用全配方喷雾干燥技术+附聚工艺,原料奶在70℃-80℃左右即可完成蒸发水分、喷雾成粉的过程,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奶粉的新鲜度和营养,最适合宝宝食用。这也是目前世界先进国家采用的工艺技术。
采取湿法工艺,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要比使用进口大包粉的外资品牌的配方奶粉高很多。
就拿配方奶粉原料来说,天壤之别。目前以国内优质原奶为原料的奶粉,每吨奶粉的成本在3万元左右,而进口大包奶粉每吨价格在1.7万元左右。
价差在1.3万元左右。还不提在其他辅料使用上,优质国产品牌大都使用优质原料,而外资哪便宜使用哪。
吴松航告诉《消费日曝》,使用湿法工艺生产奶粉的企业都是做投资的,一心做产业。而使用大包粉为原料采用干法工艺的一些奶粉企业或者利用新西兰、澳大利亚乳品企业代工的品牌都是投机取巧型,形势好了,大干一场,如果奶粉行业不容易赚钱就停下来或者干别的,随时可以进出。
为了做出好奶粉,吴松航还专门到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奶粉企业考察,希望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
满怀希望而去,但是到了实地却是大失所望。
在新西兰一家奶粉生产企业,该家企业为专门面向中国市场的几十个品牌代工,奶粉厂放很小,在很一般的厂房里装上一台干法奶粉生产线,十来个人就搞定了奶粉生产。
厂房环境也不那么干净,不像国内生产企业的厂房,个个都是按照GMP标准,生产线密封,空气洁净度要达到制药厂标准,而且生产线人员进出生产线必须穿上专业防护服,专业消毒。
而且这家企业生产出来的奶粉不会再进行检测合格还是不合格,然后一股脑拉到了中国。
这样的环境是让人无语的。
在澳大利亚考察时,吴松航参观的一个奶粉厂也是小的可怜,与新西兰的那家简陋程度有一拼。
这家奶粉厂目前给80多个品牌代工,目的是一样全是销往中国市场。
你说,食品安全吧他们也没有正儿八经去检测,获得当地国家生产允许后就大干特干,“一切为了中国宝宝”。
吴松航作为三元奶粉的负责人,自然是生产、经营都清楚,特地问澳洲那家企业以及当地乳业人士,这样的干法工艺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能不能在澳大利亚销售,得到的回答是:NO,NO!
他们可不敢,法律规定不允许。澳大利亚本国生产销售的配方奶粉必须是“湿法工艺”,否则坐牢去吧。
至于干法工艺生产的奶粉可以做成人奶粉,法律允许。为何禁止婴幼儿配方奶粉干法工艺,是因为干法工艺生产的营养不均匀,婴幼儿食用消化不好。
不知道2014年国家认监委去海外对近百家外国奶粉企业、数百个奶粉品牌是如何认证的。如此简陋,没有必要防护的小作坊奶粉厂生产的代工奶粉品牌就能通过认证,让那些假洋鬼子穿上正装成了正规军,名正言顺攻入中国。
哎,可怜。
为了写这篇文章,《消费日曝》专门查阅了三元奶粉的详细配方介绍,也与吴松航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三元配方奶粉全部采用超过欧盟标准、使用三元绿荷牧场鲜奶,先进的湿法生产工艺,配方上除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外,不添加香精香料,在奶粉配方的油脂选择上,全部采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和非转基因玉米油等。
另外针对中国孩子近视率高居不下的情况,三元婴幼儿奶粉,全系列全品种添加叶黄素。
要知道,叶黄素曾经是某几个外资品牌宣传的噱头,而国产品牌很老实,添加了没有去吹嘘。
外资品牌营销和品牌宣传就是强大,吹起来也不会脸红的。
最近一年多来,一些小品牌奶粉抽检屡上黑榜,拉低国产品牌整体形象。
对此,吴松航有话说,坏孩子屡犯错就需要淘汰,终身不能在进入奶粉行业。好企业要奖励,坏孩子要严惩。
不过,目前的监管政策都是虎头蛇尾,必须淘汰的企业淘汰不了。这样那些必须拒之国门之外的假洋鬼子们也继续糊弄国人。
对此,《消费日曝》是最支持的,因为前一阶段屡犯错的一些小企业产品根本就不进行自检或者找第三方检测。
做配方奶粉是良心中的良心,三元亏钱都一心做好,难道那些还想赚钱的品牌商们还不讲良心些。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