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消品网,快速消费品行业门户网站。

LOGO

热门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先涨后降、电商专供 “双十一”购物三大陷阱

浏览:   来源:   时间:2020-10-29 16:55

预售、秒杀、满减、现金补贴、现金红包、优惠券叠加、购物津贴、叠喵铺红包、头号京贴、补贴外叠加满减券、积分兑换金额、预付定金直减等优惠活动此起彼伏,无时不刻不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触发着“剁手党”买买买的神经。

2020年是第12个“双11”购物节,与往年相比,今年商家似乎更需要大促来增加销售。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商家都希望通过大促提升销量;另一方面,被压抑数个月的“消费力”,需要一个平台和商家共同推动的“真实惠”促销活动来释放。

让更多消费者“买买买”,激发消费的源动力是各大电商平台的最终目的。但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要多一些理性分析。

10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以求进一步规范市场。但是总有不法商家千方百计蒙骗消费者,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提醒消费者要谨防以下促销中的各类陷阱,避免“入坑”。

谨防“先涨后降”被“忽悠”

“双11”期间,价格优惠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家电商也因此打出促销牌,秒杀、折扣、红包、优惠券、预付定金直减等不停歇,铆足了劲刺激消费者下单。然而,部分商品已经偷偷换了“身价”,商家依旧玩起“先涨后降”的套路。部分商家借促销表面让利实则清库存,甚至出售质量较差的商品。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先涨后降”的消费套路,消费者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反馈。建议电商平台建立相应的价格保护机制,避免商家虚抬价格。

蒙慧欣进一步表示,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发布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九条:“经营者应当根据自身经营条件,准确记录所销售商品、收购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价格,并保存完整的价格资料,不得弄虚作假。经营者不能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降价前交易票据的,其所标原价为虚构价格。”

“电商专供”小心被“套路”

电商专供的话题一直被大家热议和警醒。一箱同品牌的纸巾网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装网店价是实体店价的三分之一?一款看似一样的电视机价格相差千元,实则型号仅差一个数字?这背后是品牌“电商专供”在“捣鬼”。

“双11”电商大促期间,品牌商品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力军,然而被打上“电商专供”标签的品牌商品消费者须谨慎下单。

对此,蒙慧欣提醒,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社交拼购或藏“猫腻”

随着社交模式的发展,低价拼购的模式早已不再陌生,除拼多多等拼购电商外,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纷纷推出拼团平台,“双11”期间各家电商的拼团促销活动此起彼伏但也良莠不齐。

据记者了解,拼团的价格往往低于一般销售价,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传统的拼购模式社交电商的顽疾之一就是低价低质,消费者容易买到质量不符合预期的商品。而拼团是出于某一特定目的而临时组织的松散团体,拼团交易成功后就分散,售后一旦出现纠纷往往就难以再组织起来维权。此外,拼团购物须提前支付,成团后发货,容易出现发货不及时的情况。

对此,蒙慧欣提醒,消费者在参加拼团购物前最好仔细查看商品介绍,包括发货时间、退换货服务等,尤其是购买一些大件商品、贵重商品,以防由于售后服务不完善带来不必要的购物纠纷。


TAG标签: 消费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热点
最新发布
图文推荐
网站地图  网站介绍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2 中国快消品网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
中国快消品网,专注快速消费品行业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