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与全国、全球息息相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战略一室负责人张燕表示,广东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宜打通省内、港澳、全国、全球“四个经济循环”,畅通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趋好信号明显
南方日报:广东“加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你怎么看待这个时机?
张燕:今年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长期战略。其“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内涵,可看作是对区域发展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安徽考察期间专门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要求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进一步体现了区域协调在“双循环”中的重要性。
广东近两年通过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核”“带”“区”的比较优势均逐渐得到发挥,区域发展联动性增强,格局渐次成形,应当积极主动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目前,广东有不少区域协调发展趋好的信号。比如深圳和汕头合作、广州和清远合作取得积极成果,城市互融在深化、特色在彰显。
南方日报: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确是“老大难”问题。
张燕:一方面,看待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能只看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经济增速等的差距。应该看到,其本质是创新能力、发展环境甚至交通通达性等各方面的不协调、不充分。广东在“一核一带一区”主体框架下,可更加关注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做好创新链延伸、产业链合作、价值链协同,以此开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新境界。
另一方面,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国具有典型性,既有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生态和农业等不同主体功能区并存,呈现丰富多样的梯度层次。广东的新招数,从全国范围看都具有代表性、示范性。
加强对区域政策的统筹考虑
南方日报:新形势下,广东应如何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张燕: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发挥综合优势,打通“四个经济循环”。
第一个循环,是广东省跟全世界发展的经济大循环,广东要着眼顺应全球发展大势,汇聚世界发展要素,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与合作。
第二个循环,是广东跟港澳的经济循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充分激发广东和港澳的各自优势,要把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互动做足做好。
第三个循环,是广东省内的经济循环,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促进实现广东省内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不同城市之间、不同功能平台之间的梯级联动。
第四个循环,是广东面向国内的经济循环,广东与长三角、京津冀及全国其他地区之间要增强合作互动,实现与国内其他地区资源要素的有序交换与高效配置。
南方日报:为什么要站在更广的角度看待广东的区域发展?
张燕:广东经济发达,区域发展与全国、全球息息相关。通过上述“四个经济循环”畅通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促进实现更高战略视角、更大区域范围和更远发展目标的经济大循环,才能更好提高发展要素的配置效率。
比如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都在布局综合性科技中心,这些中心不应孤立,而应实现全国创新网络融为一体。“北京研发、广东转化”的实验室合作模式,同样可以提升广东科技主动权。
当然,在新的更高水平的再工业化过程中,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城市之间,既要垂直分工,也要水平分工,力求避免过去的“马太效应”,欠发达地区不仅要彰显特色,还得确实实现经济创新增长。
南方日报:首要工作是什么?
张燕:布局有了,还得有顶层设计框架,建议广东加强对区域政策的统筹考虑,更好协调利益分配机制,想到新方法、新模式。比如实现差异化考核,各个地区重点发展什么,就按什么指标来考核,以此减少要素流动的壁垒。又如在财政、科技、产业、投资等政策安排上,体现“一核一带一区”差异性导向,出台一套相适应的新政策、新机制、新规划。
增强区域发展对外部变化适应能力
南方日报:广东外向型经济的传统优势,还能发挥何种作用?
张燕:在增强区域发展对外部形势变化的适应能力方面,广东外向型经济反应灵敏,作用突出。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更多新的应用场景相互影响、叠加推进,市场规则加速变革重塑,固态世界更加被赋予流动特性,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日益成为区域竞争的焦点热点。从全国看,区域发展从简单“路径依赖”走向通过“延续、破坏与创新重塑”形成的新体系中。
一方面,要素向中心集聚和向外围扩散同为趋势,区域发展由单极化向多极化、扁平化深度演化,城乡区域之间正从简单供求关系向价值链分工协作关系转变。
另一方面,园区经济、集聚经济正向创新生态经济演化升级,区域竞争不再限于规模和速度上的你追我赶,更是创新能力、增长质量、特色功能和发展环境之间的较量。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门户,会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世界的变化。因此,提高广东全省以及内部不同区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将助力广东区域发展更顺利、更有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