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济、王老吉、潘高寿……属于广药集团旗下的中华老字号达到12家,占据全国医药行业老字号的半壁江山。这些家喻户晓的中华老字号,拥有厚重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如何激活老字号,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广东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近日,南方日报“中医药产业深调研”走进拥有420年历史的“全球最长寿制药厂”——陈李济,探索这家百年老店如何为中医药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
“师徒传承”陈李济老药工拜师仪式。
百年老店发力年轻养生市场
“陈李同心,和衷济世”,公元1600年,广东南海的药商陈体全和药医李昇佐共同创立陈李济。2010年,陈李济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全球最长寿制药厂”,并成为中国四大中医药堂之一。
“抗击非典中,中医药已经发挥重要作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更是大展身手,让更多人见识到中医药的魅力。”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洪超介绍,中医药一大优势在于“治未病”,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人们迫切需要更加健康的身体和生活来适应高强度的社会运作。年轻人也开始用保温杯泡枸杞、喝中药汤包,这说明,养生正在年轻化,并且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这也是老字号陈李济想去发力的方向。
据悉,陈李济目前的主营业务板块有两个,一个是“大南药”板块,一个是“大健康”板块。作为拥有420年历史的药厂,古方正药是陈李济一大特色。如乌鸡白凤丸、大活络丸等均已有上百年历史。原创自陈李济的壮腰健肾丸市场占有率也超过60%。
而从2015年开始,陈李济开始发力大健康产业。“岭南地区中医药有深厚基础,陈皮文化成为陈李济420年历史里面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大力挖掘陈皮背后的药用价值、品牌故事、文化理念等,开发了‘陈皮大健康产业’。预计今年陈皮年销售额将突破1000万元。”石洪超介绍。
中医药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不过,百年老字号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中医药发展的共性难题。
“首先是中药资源不足的问题。”石洪超指出,目前野生的中药材数量减少,而种植成本很高,部分药材讲究阴生阳生,入药会区分使用根部茎部,根据不同症状用药标准均有不同。一旦出现质量不合格,一批药材就等于报废了。同时,受到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影响,部分药材禁用或限制使用,在尚未实现人工替代的情况下,也导致一些经典药方只能被迫停产。“比如我们很有名的追风苏合丸,制药时需要用到天然麝香和犀牛角,现在无法使用。”石洪超坦言,这些问题一直是中医药行业面临且需要解决的。
其次,中药的审评审批制度参照西药模式,也限制了产业的发展。石洪超透露,“陈李济原有上千个古方,但现在获批的只有70个古方。”同时,中医药缺乏专利也是制约行业发展一大瓶颈。“中医药很多方子是共享的,都是从中华药典、伤寒杂病论等这些古书而来,我们没有专利权,也不能享有专利费用。这其实是整个行业都要思考的问题,中医药如果也能陆续注册专利,这能够使行业更加规范,使研发者、制造者都能够获取更大的回报,吸引更多专业人才。”
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和传统工艺传承也急需加强。石洪超指出,中医药很多传统炮制工艺是前人用经验总结出来的,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工艺因为繁琐复杂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某种程度上我们丢失了一部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为此,陈李济从2015年开始试点“师带徒”模式,通过经验丰富的“老药师”的手把手教学,用“匠心”传承传统制药技艺。迄今为止,陈李济已经有多批学徒出师。
创新促进老字号焕发新机
身为陈李济第十七代传承人的石洪超,也是广州老字号协会的会长。如何推动老字号传承发展,是他一直在思考的课题。“无论是餐饮、手表还是中医药行业的老字号,能长盛不衰,都离不开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创新。”
作为中医药领域最长寿的药企,陈李济也一直探索老字号药企发展的新路径。石洪超介绍,创新基因一直是陈李济发展制胜的法宝。早在300多年前,陈李济首创的蜡壳药丸包装制作工艺,就开创了传统中药汤剂向丸剂发展的先河。“这一工艺的产生,与当时广东的地理环境有关,也是需求驱动下的创新。岭南天气潮湿,中药材容易吸潮、霉变。蜡壳丸实现了中药长期储存、防潮、易携带等需求,这些药物才能北上进京、走向东南亚甚至非洲东海岸等地。”
在产品研发方面,陈李济也在大胆跨界创新。“比如昆仙胶囊,目前正在与澳大利亚相关科研机构开展临床和药理试验合作,挖掘在治疗风湿免疫相关疾病方面的潜力,推动中医药产品走向国际。”
中医药精华在于精准治疗,一人一方。为了让中医药更好为大众服务,陈李济计划在北京路旧址恢复“前店后坊”的模式,开办中医馆,打造一个陈李济健康养生大厦。“目前项目正在升级改造中,有望在明年底开始营业。”石洪超介绍,该项目将作为广药集团对外展示贸易专区及中医药文化体验专区,打造成广州市展现岭南中医药文化的标杆平台。“用户不仅可以在这里看病开方,还可以看到药物炮制过程,甚至自己动手参与体验,开启‘私人化定制’。同时在中药馆内,一些古方也有望按照院内制剂的形式服务大众。”